改写后的文章:
除了平型关大捷,抗战期间还有一次骄人的胜利。这场战斗中,700名中国士兵与7000名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,结果歼灭了3500多名日军,而我方伤亡人数仅为7人。
对于这一战果,曾有人提出质疑,认为消灭的日军仅有30人。那么,这场战斗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?
1932年3月13日,清晨四点,东北东部的镜泊湖畔,突然传来一名情报员急匆匆的报告:“王总司令,天野第15旅团的7000多名日军已经开始向我们的驻地逼近!”总指挥王德林冷静回应:“我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。”
展开剩余85%王德林是山东沂水人,那个时候他是东北军的一名营长。自九一八事变爆发以来,30万东北军几乎没有抵抗,东三省迅速沦陷。王德林心中怒火中烧,毅然带领500多名士兵起义抗日。在李延禄的协助下,1932年2月,他们成立了“东北国民救国军”。王德林担任总司令,而孔宪荣则担任副总司令。
孔宪荣与王德林同为山东沂水人,二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。参谋长李延禄,也是山东人,来自平度,他不仅经验丰富,而且极具军事才华。救国军成立后,连战连捷,不到一个月就收复了敦化、额穆和蛟河等县,队伍迅速从1400人扩大到5000人。
面对如此迅速的壮大,日军关东军指挥官本庄繁感到威胁,紧急调遣天野第十五旅团及独立守备队步兵第32大队共7000余人,分三路向镜泊湖进军进行“讨伐”。
看到敌人兵力远远超过我方,孔宪荣建议:“敌人是我们十倍的兵力,且训练有素,我们如果硬拼无疑是以卵击石,应该马上撤退,避其锋芒。”然而,参议长孟泾清则表示反对:“跑?哪里跑?敌人追上来,我们死得更快!”
这时,参谋长李延禄站了起来,重重拍了下桌子:“我支持反击,突围的机会微乎其微,只有背水一战,才有可能从绝境中反败为胜!”
李延禄自16岁参军,在吉林省防务军13混成旅任职,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。他的意见得到了孟泾清的支持,少数服从多数,王德林和孔宪荣最终决定冒险一搏。
奇妙的是,孟泾清也是山东人(1931年便加入组织)。于是,四位山东汉子,带领着手下700余名战士,与数量悬殊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。
李延禄之所以决定迎战,正是因为他看中了镜泊湖一带的地形优势。救国军驻扎在镜泊湖南端的“东大泡”地区,这里是丘陵地带,地形复杂,当地老百姓称之为“墙缝”。根据测量,这片“墙缝”两侧的山壁高约25至30米,底部的道路宽度在80到100米之间,总长度达6.5华里。
如果能有效堵住两端的道路,日军在这样的地形中根本无法展开行动,就像熊掉进井里,怎么挣扎也没用,只能挨打。因此,这个地形成为了李延禄计划的关键。然而,做出这样的决策并不容易,毕竟敌我实力差距悬殊,然而李延禄认为,正是这片狭窄的地形可能让他们创造奇迹。
好在,救国军此前通过几场胜利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,足足有30辆大车,刚好能派上用场。李延禄决定亲自带领补充团500人拦截敌军进入“墙缝”南端,而戴凤龄则指挥独立营的部分兵力,确保日军无法从后方撤退。
经过周密部署,到了早上七点,天野旅团的先头部队如潮水般涌向了“墙缝”。由于道路极为狭窄,当天野部队的前锋刚进入“墙缝”的南端,后续部队也紧随其后。就在这时,李延禄一声令下,双方一同开火。
枪声四起,从山间的大石块后冒出无数支黑洞洞的枪管,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。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,直直砸向日军阵地。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关东军,在如此猛烈的打击面前也瞬间陷入混乱。狭窄的道路让日军根本无法展开阵型,开枪时甚至容易误伤同袍。
在猛烈的火力下,日军逐渐恢复了意识,开始组织反击,试图突破“墙头”的防线。但李延禄早已准备好防线,机枪齐齐排开,另一侧还有80名投弹手待命。此时,机枪的猛烈扫射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织成一片,日军的惨叫声回荡在山谷之间。
战士们越来越勇猛,很多人甚至脱去上衣,赤膊上阵,手榴弹的爆炸声不断,随着时间的推移,长达6里多的山道几乎成了日军的“葬身之地”。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,日军先后发动了7次冲锋,结果每次都被击退,几乎整条道路都被日军的尸体堵塞。
到了下午6点,戴凤龄指挥的部队也因弹药不足而不得不放走一些敌人。战斗持续到夜幕降临,李延禄下令撤退,战士们才纷纷撤离战场。
第二天中午,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再次来到“墙缝”,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焚烧尸体。当地百姓回忆称,尸体被烧了整整五天,浓烟弥漫,气味刺鼻。
战后约半个月,王德林与李延禄带领人马来到战场遗址,发现了3500多支被烧得面目全非的枪支。根据统计,其中辎重兵和卫生兵并不配备步枪,这意味着,消灭的日军总数应该至少为3500人。这场战斗,最终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大捷。
然而,有人对这场胜利提出质疑,认为为何没有对外公布如此辉煌的战果?原来,这场战斗是由“东北国民救国军”打的,而王德林和李延禄认为这应当归功于救国军。而李杜将军则认为,这场战斗应归功于“吉林抗日自卫军”,因为他曾在救国军成立时给予过资助。
由于双方在战功归属上有分歧,最终决定不对外发布战报,甚至没有上报。对于当时的救国军来说,这一战只为少数亲历者与当地人所知,而日军则对败仗保持沉默,他们宁愿掩盖这场惨败,甚至在公开报道中将其描绘为胜利。
尽管如此,日方留下的蛛丝马迹依然可以证明,这场战斗对于日军来说是一场沉重的失败。1933年12月,日本关东军发布的报告中提到,天野六郎少将带领的第15旅团“整体失踪”。
近年来,李延禄将军的后代曾提起诉讼,要求纠正历史的不实报道。2016年,案件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。原支部书记李宗福曾回忆,小时候他就常到战斗遗址捡拾武器,战后的物品包括大量弹药、弹药箱和军用物品,足以填满两辆汽车。
后记:
王德林将军于1938年12月病逝,享年65岁;孟泾清则于1936年因叛徒出卖而英勇牺牲,年仅31岁。戴凤龄后来参加抗联五军,担任
发布于:天津市安联配资-股票配资资讯平台-10倍配资公司-配资手机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